Skip Navigation
  1. HOME
  2. 社區
  3. 媒體新聞
  4. 市政新聞

市政新聞

题目
CHANGE 新川!新川庭園生活充滿日常活力
部门名称
发帖日期
2022-09-29
作者
( T. 120)
Inquiry
176
文字内容

著力打造水邊公園,如舉辦兒童遊泳比賽、建設樹蔭林、建造水景露台等

 

大邱市考慮到人口結構變化和全球新冠疫情等日常生活變化,順應市民對多種戶外活動的需求,計劃將新川打造成生態、文化、活力、智慧的高品質水邊公園。

 

新川水邊公園花規劃的總項目費用爲5890億韓元(國家經費1709,市經費4181),計劃根據4大戰略和10大實施計劃,將新川打造爲具有代表性的大邱休閑空間和旅遊景點,其中4大戰略包括:高品質水邊公園;恢複健康水渠;爭創市民能享受日常的空間;建設面向未來的可持續性行政系統。

 

生態、文化、活力、智慧的高品質水邊公園

新川位於大邱市中心,每年有600萬人造訪,但由於過去管理重點放在治水上,因此其空間的使用僅限於散步道、體育設施等。

 

簡易水上遊樂場和溜冰場在市民中引起良好反響,但每年反複裝拆不斷給市民造成不便。因此,大邱市將建造一年四季都能使用的固定式水上遊樂場,冬季則會變身爲溜冰場,讓整個空間充滿變化和活力。

 

同時,計劃在新川周圍營造綠色希望林,推廣碳中和,給市民線上水聲清澈的心怡綠茵路,給動植物帶來生境(Biotope),致力於打造人與大自然共存的城市生態環境。

 

在確保治水安全的前提下進行環保建設,在可以眺望美景的橋梁等處構建感性河景露台,銷售各種美食等,通過與此打造一處綜合文化空間。

 

此外,計劃采用物聯網(IoT)技術智能控制分散在新川周圍的蓄水池、噴泉等各種設施,並提供各種市民便利服務,例如發送災難短信、免費Wi-Fi等。

 

<水邊公園化項目規劃>

- 擴大生態容量(4):供應生態流量,建設水邊生態公園、改善蓄水池及漁島,改善水庫湖岸

- 曆史文化空間建設(2):曆史文化廣場、主題型小公園(希望之林)

- 活力水邊空間(7):固定式水上遊樂場(包括河景露台)、改善橋梁景觀、改善橋梁底部及通道箱環境、改善步行環境、改善噴泉景觀、梵魚川連接道、七星星光廣場

- 智能新川(2):構建智能光通信網,搭建公共WiFi

 

恢複水量豐富、水質潔淨、沒有臭味的健康水渠

爲確保新川豐富水量,從今年12月開始,對洛東江表流水進行淨水處理(BOD標准,1級水,10萬噸/日)後供應到新川,使得新川維護水量增加到2倍。

 

大邱市計劃多角度研究重新過濾目前用作生態用水的10萬噸再生水,或者對琴湖江原生水進行淨化處理等方案,並通過沙洲或淨水植物增強河流的自然淨化功能,以改善水質。

 

此外,通過進行汙水及雨水分類,阻斷汙染源混入河川,並爲預防惡臭,計劃安裝除臭裝置,推進可實時監控的智能下水道項目,以恢複健康水渠。

 

水資源恢複後,預計可以在上遊河流的沙洲打造沙灘和江水浴場,幫助廣大市民消暑納涼,打造一座可以放心玩水的空間。

 

 

讓人在水邊感受情懷的“水景露台”

external_image

 

依托監管創新和積極行政,爭創市民能享受日常的水邊空間

盡管此前爲預防洪水,政府限制在河流區域內建造固定建築物,但大邱將推動積極行政,如要求中央政府完善河流法律法規並例外放寬對河流區域的建築限制,以便在不影響防洪治水的前提下建造建築物。同時,大邱還計劃在修訂法律法規之前先運營餐車區,提供在新川喝著咖啡享受休閑時光的水邊生活,將水邊打造成享受日常的空間。

 

通過建設連接道,連接新川周邊道路和水邊空間,以提高新川的可達性。此外,東側路段在下暴雨時頻繁浸水而具有安全事故隱患,通過整備該路段並進行再結構化來擴大堤壩,讓河川重新恢複自然,發揮其應有的功能。

 

建設面向未來的可持續性新川水邊行政系統

新川有各種各樣的河流管理廳(6個區或郡),各行政區域盲目重複或胡亂建造體育等設施,阻礙系統化開發。大邱計劃采用修訂條例等方式,將河流管理主體統一改爲大邱市,並建立一套新川水邊行政系統,發揮新川空間指揮塔作用,整合每個設施建造主體單獨管理的體系,避免多方同時重複建設給市民帶來不便。


添加附件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