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邱戰略事業
大邱的戰略事業別培育方向
大邱自過去以來,機械、汽車、LCD顯示器、電信等IT相關產業發達,在銜接現有產業及新技術的融合產業發展上更擁有無窮潛力。隨著世界經濟產業的模式轉換為以知識為基礎的經濟體系、知識與技術創新成為比有形資產更為重要的生產要素,使大邱將培育重點擺在綠色能源、IT BT NT融合等擁有無限成長潛力的未來尖端新技術領域,並不斷擴大基礎、原創研究投資比重。此外,在積極推動核心基礎技術結合應用產業的同時,進行相關技術研究開發、企業支援及建構人才培育基礎設施,傾力創造地區產業的新成長動力。推陳出新的思維與全新技術所不斷造就的創造使大邱將夢想中的未來逐步化為現實。
電子資訊產業(電信)
- 目標
建構國際級的電信融合新產業樞紐 - 戰略
藉由設計、開發、生產等所有過程的企業整合支援,建構集成區、建造國際研究基礎設施、營運電信國際公認試驗所及培育人才。透過強化國內外行銷支援,躍升為資訊的生產、流通、消費之中心 - 建構培育基礎設施
- 推動電信融合新產業全球競爭力強化事業(2010~2014年)
- 為求先驅產品化技術開發及搶先佔領全球市場的成長支援
- 建構R&D共同活用設備、建構國際研究基礎設備、人才開發、增建融合中心等
- 強化電信融合中心R&D功能及建構綜合支援系統(2009~2012年)
- 建構活化基礎設施、R&D、培育人才、行銷、技術支援等
- 以新一代媒體為基礎的IT融合產品商用化支援事業(2010~2012年)
- 建構電信廣播融合開發設備及測試平台、支援新產品開發等
- 支援IT融合R&D及產品商用化的融合技術支援事業(2010~2014年)
- 藉由推動SW產業振興事業使ICT Park(大邱軟體城)成為地區SW產業成長據點(2011年)
- 藉由舉辦國際IT融複合產業展(IICE),提供以電信為主的零件、原材料、S/W、通訊、解決方案、服務等的國內外技術交流,以及行銷等的商務機會
- 藉由在大邱科技城內設立韓國電子通訊研究院(ETRI)大慶地區研究中心,執行大邱慶北地區的IT融複合領域技術開發據點功能(2009~2012年)
- 推動電信融合新產業全球競爭力強化事業(2010~2014年)
生技(bio)產業(健康機能原材料)
- 目標
成為健康產業中心城市 - 戰略
發掘及培育健康機能原材料領域的先驅企業,推動大邱慶北生技相關業者的國內外活動。 - 建構培育基礎設施
- 推動電信融合新產業全球競爭力強化事業(2010~2014年)
- 為求先驅產品化技術開發及搶先佔領全球市場的成長支援
- 建構R&D共同活用設備、建構國際研究基礎設備、人才開發、增建融合中心等
- 營運生技產業支援中心,為生技企業提供綜合支援(2009~2012年,96.5億韓元)
- 建構銜接廣域地區的液狀健康機能食品生產網絡
- 建構機能性生技原材料、新天然原材料、生技融合原材料等健康機能原材料及產品品質保證系統
- R&D、企業支援服務等單位事業銜接設備運用支援
- 優秀生物韓方原材料及產品的認、許可支援
- 已開發產品的相關智慧財產權登錄支援
- 現場人力實務教育等
- 生技新原材料開發、產品相關安全檢驗及規格化等相關技術支援
- 成立食品營養基因研究中心以開發慢性疾病預防技術(2008~2015年)
- 將優秀研究人才有效投入特定領域,提供集中支援
- 活用具備全球競爭力的營養基因技術研究飲食慢性代謝疾病預防技術
- 推動療癒當地食材活化事業以提昇農產加工食品的附加價值(2010~2012年)
- 推動電信融合新產業全球競爭力強化事業(2010~2014年)
機電整合產業(電子驅動控制機械)
- 目標
成為具備全球競爭力的智能型汽車、機械零件的據點城市 - 戰略
建構尖端技術融合零件集成區、建構產學研網絡及活化國內外共同研究、透過結合奈米技術以提高其他產業的附加價值。 - 建構培育基礎設施
- 強化為求智能型生產系統等機電整合技術高度發展的企業支援(2009~2012年)
- 研究開發、新產品製作支援、試驗評價支援、知識服務教育等
- 舉辦國際自動機器展、零件原材料產業展以掌握機器人、自動機器及零件原材料領域資訊並推動行銷
- 因應先進國家的產業環境規格強化及貿易障礙,推動環保革新事業及海外規格認證取得支援
- 以奈米融合實用化中心為主軸,建構奈米新原材料基礎、提供技術支援等的地區產業高度發展支援(2009~2012年)
- 引進設備(9種)、新產品生產支援、分析及信賴度評價支援等
- 藉由推動奈米融合技術商用化平台建構事業,將大學及研究所所保有的技術進行商品化(2010~2014年)
- 商用化技術相關技術支援、新一代薄膜技術開發等
- 營運基礎產業High Speed超精密金屬模型RIC(2003~2013年)、推動大邱金屬模型產業全球地位強化事業(2010~2013年)
- 設備運用、培育人才、技術移轉、設計解釋支援、產品開發、行銷等
- 強化為求智能型生產系統等機電整合技術高度發展的企業支援(2009~2012年)